2015年1月厦门高三市质检语文试题分析及优秀作文汇总(2)

懒人考试网    来源: 阳光学习门户      2024-01-22         

本站非官方网站,信息完全免费,因信息具有时效性,仅供参考,具体请以官网公布为准!

第6题
【考查内容】①考查能否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准确理解常见意象,并要求能结合诗歌的具体情境分析个别意象在本诗中的特殊含义。②要求能准确辨析“比喻”和“拟人”这两种修辞格。
【能力层级】D
【存在问题】
1.不熟悉常用典故及常见意象的意义。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有些考生不熟悉这个典故,也不熟悉杜鹃这个意象的意义。
例1,带血归突出了战争的残酷、激烈,用啼鹃比喻守边的将士,突出守边将士的辛苦,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及对守边将士的同情之感。(0分例。完全不懂“杜鹃啼血”的意义。)
2.遗漏要点。古诗中表现的情感一般都比较丰富,本题中“杜鹃”是一种哀愁的意象,表现诗人亡国之悲;“归”体现了诗人对故国的眷恋;“归”的方式是化作杜鹃,即忠魂回归,表达诗人誓死不屈的坚强心志。不少考生答不完全。
例1,最后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将自己比作带血的啼鹃,声声哀啼尽带血,这其中的无奈悲哀与愁苦展现得淋漓尽致。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国运遭劫、自己被俘的悲哀、愁苦、悲怆。(1分例。这位考生懂得“杜鹃”这一意象的意义,但没有从其他角度理解情感,故只得1分。)
例2,表达了诗人的哀愁、对宋地的思念。本诗描绘了一幅荒凉冷清的宋朝陪都之景。我将要离开宋的国土,也许今生都不得归,只能今后化为啼血的杜鹃,带着日日的哀愁与对故土的思念再归来。(2分例。答出了哀愁及思念,未答出诗人不屈的心志,得2分。)
例3,“杜鹃”表达了诗人思念故土的思想感情,“啼血归”表达了诗人面对国破家亡之时、被俘后视死如归、不愿背弃故国坚守本心的忠贞之情。所以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思念故土、不愿屈服之情。(2分例。答出了思念故土及不屈的心志,未答出杜鹃这一意象的意义,得2分。)
例4,用了用典的表现手法,表现出作者希望像杜鹃一样啼血归来。表达出诗人对国破家亡的悲伤之情以及对故国的思念之情。同时表现出作者愿以身报国的忠贞气节。(3分例。三方面的情感都答出,故给满分。)
3.完全不懂诗歌,胡乱答题。
例1,愿用自己的生命化为啼鹃,表达了诗人渴望见到亲人,对家乡的留念之情。(0分例。)
例2,这句话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怀才不遇,写出作者希望可以报效祖国的志向,但这愿望却无法实现。(0分例。不看注解,胡乱答题。)
【教学建议】
在第一轮全面细致复习的基础上,接下来不妨从宏观方面加强,也就是把诗歌鉴赏简单化。古诗鉴赏最重要的是情感的把握及表达技巧的分析。这两方面如能准确理解和把握,各种类型的题目自可迎刃而解。
1.把握思想情感。一定要注意诗歌情感的丰富性。可从理解诗中写了什么(人、事、物,即题材)入手。诗中写了什么,涉及哪些对象,这些对象大都是情感的指向,除此之外,几乎每一首诗都有诗人自己的影子,也就是说都有指向诗人自己。如写战争,战争涉及到发动战争者,百姓,国家。对百姓的同情,对战争的厌恶,对国家的忧虑,对战争发动者的憎恨,这些都是可能的情感。如写送别,涉及友人和自己。写离别之时,是表达对友人的不舍;写友人离别之后的美好生活,是对友人的祝福;写友人离别后旅途的艰难,是对友人的关心和担忧。而其中又可能包含诗人向往或对自己的感慨。
2.把握表达技巧。首先务必让学生熟悉所有的表达技巧。如何判断,不妨从理解诗人要写什么要表达什么而诗中写了什么入手。诗人要写什么,包括要写什么景,什么物,什么人,要表达什么情感。诗中写了什么则是理解诗中具体写了什么。如诗人要表现环境的寂静,却写了声音,就是以动衬静;诗人要写荷花,却写周围的环境,是用环境烘托。
第7、8题
【考查内容】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的能力。两个选择题的内容覆盖了本年度“文学名著阅读”全部考试篇目,考查了“伐曹檄文”“智取瓦口隘”“重起桃花社”“小惠全大体”“攻守同盟”“鸣凤婚事”“搭救爱斯梅拉达”“银币变枯叶”“欧也妮行善”“涅赫柳多夫第三次探监”等主要故事情节,要求学生判别正误,以检测学生阅读积累情况。
【能力层级】A
第9题
【考查内容】本题考查“概括、分析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本题采用孔孟对照阅读的形式,着重考查儒家的“孝悌观”。命题方式延续了往年的做法,要求概括两个选段的共同主张,简析两个选段侧重点的不同之处,体现了孔孟思想一脉相承的特点。
【能力层级】C
【存在问题】
第一小题:
1.未抓住本题所考查的“孝悌观”这一核心,而是抓住儒家的某一思想来答题,答非所问。
例1,实行仁政,以仁德治理天下。(第1小题, 0分)
例2,以礼待人,仁爱待人。(第1小题, 0分)
例3,对人心存善念,以仁得人。(第1小题, 0分)
2.未能抓住两则材料的共同点,而是把两则的内容都答上去,反而影响了得分。
例:行孝悌,是践行仁德在根本,能使天下太平。(第1小题, 0分)
3.回答只关照到“孝悌”中的一个方面,导致失分。
例:共同主张是敬爱兄长。(第1小题, 1分)
4.回答时,只出现词语,不是用一句话来表达。
例:孝悌。(第1小题, 1分)
5.对第2则材料“亲其亲,长其长”的理解不正确,把第2个“亲”解释为“亲人”“亲戚”“亲近在人”,导致失分。
例1:亲近亲人,敬爱兄长。(第1小题, 1分)
例2:孔子主张敬爱兄长,孝敬长辈才是践行仁德的根本。孟子主张亲近亲人,对人友好,则天下平,仁德在君主才能使天下太平,行仁政在君主使人爱戴。(第2小题,2分)
第二小题:
1. 未抓住本题所考查的“孝悌观”来回答。
例:孔子注重人在家对父母和兄长在礼节。而孟子注重在外对亲人在亲近、对比自己地位高的人的尊敬。孔子是从百姓的角度,孟子是从统治者的角度。(第2小题,0分)
2. 侧重从个人修养和国家治理的角度来分析。
例:选段1主张的是孝顺长辈,敬爱年长的人,注重的是个人的修养。选段2侧重点在于治国之道,若人人做到亲近亲人,敬重年长之人,则天下可平定,而非注重个人。(第2小题,2分)
3.只抓住“孝悌”中“悌”这一点答题,导致失分。
例:孔子说敬爱兄长,这是践行仁德在根本;孟子强调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要敬爱兄长,关心比自己大的人,人与人之间就少了冷漠,国家才会太平。(第2小题,2分)
【教学建议】
文化经典阅读考查的是文化思想,因此,要引导学生在理解试题所提供的文化经典阅读材料的基础上,从阅读材料中筛选作者自己的看法,也就是说要把阅读的重点放在对孔孟思想的把握上。
在引导学生复习迎考中,要指导学生根据所提供的文本,概括出孔孟选段的思想的共同点;同时,还要结合文本,分析二者的不同点。无论是概括还是分析,都要紧扣文本,要有针对性,不要漏掉要点,也不要随意发挥,采用大包抄在形式来答题,分析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在综合分析孔孟思想时,还必须紧扣所提供的全部文本,以免以偏概全。
德行修养是孔孟文化思想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复习文化经典时,必须对孔孟有关德行修养的思想进行认真梳理。当然,其他的思想也不能忽略,特别是教育、仁政等也要认真复习。
第10题
【考查内容】本题结合文本特点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同时考查对概念间内在逻辑关系的理解及对论述思路的把握。
【能力层级】C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http://www.yggk.net/beikao/yuwen/
中考招生信息网    懒人考试网    www.yggk.net             [责任编辑:阳光学习网]
懒人考试网 |   考试专题 |   高考网 |   高考导航 |   懒人学习网 |   雨竹林中考网 |   阳光学习网 |   雨竹林文档网 |   中考招生信息网 |   网站地图

  阳光考试网手机版   一起文库网   懒人考试网

本站非官方,公益免费学习,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网公布为准!备案许可证件号:闽ICP备11025842号-3

Copyright 2023 阳光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