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答案B卷

懒人考试网    来源: 阳光高考信息平台      2024-03-16         

本站非官方网站,信息完全免费,因信息具有时效性,仅供参考,具体请以官网公布为准!
洛阳市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参考答案B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C(原文并无具体的献祭时间,西周时期是《摽有梅》的流行时间)
2.B(四德说为古人曰,而非《易经》记载)
3.D(是北宋末年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曾风行汴洛)
二、古诗文阅读(38分)
4.A(疾:通“嫉”,妒忌。)
5.D
6.B没有援引孙子兵法,无中生有。
7.(1)齐国的使臣认为他是个难得的人才,就偷偷地载上他和他一起回到齐国。齐国将军田忌赏识他而且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省略句、“窃”、“善”、“客”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于是命令一万名善于射箭的齐兵,在马陵道两边埋伏,约定说“晚上看见树下火光亮起,就万箭齐发”。(倒装句、“期”、“发”各1分,句意通顺2分)
8.描绘了一幅江南春景。(1分)前两句写近景,在一片和风丽日中燕莺喧阗,桃花怒放。(1分)后两句写远景,写大江、千山,视野开阔。(1分)鲜艳明媚的近景以平静辽阔的背景衬托,构成一幅完美的江南春色图。(2分)
9.作者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抒发离情。“载酒送君行,折柳系离情”写实,铺叙送别的情景。将酒载到长亭设宴饯别,折柳相赠以示临别依依。“梦里思梁苑,花时别渭城”写虚,设想别后的相互思念。“思梁苑”指思念曾经相聚今日送别的朋友,别后只能在梦中思念了。“别渭城”指思念中的内容,即想起春暖花开时节送别的场面。(写出表现手法2分,对手法的具体分析4分)
10.(1)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
(2)响穷彭蠡之滨   声断衡阳之浦
(3)乐琴书以消忧   将有事于西畴   既窈窕以寻壑,   泉涓涓而始流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1)E(3分)D(2分)(A项,汤用彤对子女的教育身教多过言传,且没有过多地逼迫孩
子们读书,谈不上引导。B项,这是汤先生的自谦,也是那个时代中国学人共有的缺陷。C项,《郭象与魏晋玄学》没有完全摆脱唯心唯物二元论的束缚。)
(2)①《郭象与魏晋玄学》打破了过去唯心唯物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②此书进行的是发掘前一个哲学家解决和留下的问题,探寻哲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的研究。③此书并不是把唯心都看作是错的、反动的,而是顾及了唯心主义者也提出过一些推动历史进程的观点。④《郭象与魏晋玄学》成为研究中国哲学绕不开的著作。(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3)①20世纪80年代率先把中国传统哲学作为认识史来思考,综合各家所言,提出了一套中国哲学范畴体系的构想。②1983年,继承父亲魏晋玄学的家学出版了《郭象与魏晋玄学》,打破过去唯心唯物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③1984年,参与筹组中国文化书院,任院长。推动80年代文化热,对当时的文化启蒙起了比较大的作用。④1983年,参加第十七届世界哲学大会提出儒学第三期发展的可能性,即用三个命题套西方的真善美:儒家的“天人合一”是真,“知行合一”是善,“情境合一”是美。⑤20世纪90年代,开始关注文化问题,用“和而不同”的思想来批判亨廷顿的文化冲突论。⑥近年总结儒家文化的特殊意义,探讨着中国传统哲学的价值所在。⑦2003年,壮心不已地
编纂工程浩大的《儒藏》和创建中国解释学。(每项1分,答6项即可)
(4)①50年代以后,苏联式的教条主义在中国哲学界横行,这种现实距离与哲学家的目标如有渊底云端之杳。②1949年以后的三十年,只有马、恩、列、斯、毛这样的领袖才能称为哲学家,哲学工作者只是对领导人的思想进行解释,思想上受到时代的很多约束。③新一代学者没有打好国学底子,没有继续发展先哲的思想。先天后天营养不足,很难成为一个哲学家。④1949年后,我们没有国学基础了,又没有那么长的留学经历,对外又封闭,没法了解人家的思想。⑤现在没有产生大师的外在社会条件,同时也没有哪个人有那么高的道德境界。(言之成理即可,每点2分,写出4点8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2.B(不以为意:指不在意别人的说法或对事物的发展不在意,不放在心上。不以为忤:
不将此作为忤逆之举。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13.C(A 两面对一面;B“通过……,会使”主语残缺。;D“一旦……后”句式杂糅)
14.A(鲁迅谈“怎样学习写作”,逻辑顺序:知道“不应该那么写”,然后才会明白“应该这么
写的”;“应该这么写”,从完成了的作品去领会;“不应该那么写”,从那同一作品的未定稿本去学习)
15.示例:①“事情”改为“喜讯”;②“顷刻”改为“顿时”;③“用力”改为“努力”;④“难点”改为“困难”。每改对一处给1分;只指出问题而未作修改或修改错误的,均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第一处,“事情传来”是主谓搭配不得当,可将“事情”改为“消息”或“喜讯”。第二处“顷刻”语体色彩不当。第三处“用力”为口语。第四处“难点”一般用于知识点,不合语境。
16.① 一个人活着就必须呼吸;② 从大气中吸入氧气;③ 吸入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把握语段的整体意思。其次分析前后语境。再次要具备相关科学常识。①处根据“倘若”“呼吸”“生命终结”可分析出“生命不终结,呼吸”信息;②根据“排出”可分析出“吸入”,根据科学常识,分析出吸入“氧气”;③根据“和人的呼吸一样”“也”分析出“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将分析出的信息按照字数要求整合成句。
(每答对一句2分,3句全对5分)
语文学习  http://www.yggk.net/chinese/
中考招生信息网    懒人考试网    www.yggk.net             [责任编辑:阳光学习网]
懒人考试网 |   考试专题 |   高考网 |   高考导航 |   懒人学习网 |   雨竹林中考网 |   阳光学习网 |   雨竹林文档网 |   中考招生信息网 |   网站地图

  阳光考试网手机版   一起文库网   懒人考试网

本站非官方,公益免费学习,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网公布为准!备案许可证件号:闽ICP备11025842号-3

Copyright 2023 阳光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