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以于丹讲《论语》为代表的对经典名著的解析热潮在全国兴起

懒人考试网    来源: 阳光学习门户      2024-01-22         

本站非官方网站,信息完全免费,因信息具有时效性,仅供参考,具体请以官网公布为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问题。

  当前,以于丹讲《论语》为代表的对经典名著的解析热潮在全国兴起,对这一现象世人的褒贬各异。为此,记者采访了复旦大学文史学院教授葛兆光。

  记者:您力倡学术通俗化、故事化,为什么?

  葛兆光:这个问题我们学界讨论得很多。过去,学界归学界,通俗归通俗,是分裂的。但是,这里面涉及到好几个问题,首要问题就是,到底文史这一类研究,它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仅仅是一种知识训练,那它当然限制在学院里。可是,传统、历史和文化的研究,并不仅仅是一种知识训练,它第一要解决文化认同的问题,文化认同就是认识到,你是从哪里来、你是哪一群人、你是属于哪一个历史。只有这样,你才能了解你过去很长的影子是怎么样影响到你。

  记者:文化认同是一个大概念,对个体而言,它有何意义?

  葛兆光:当然,传统和文化认同问题,是文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责任。比如说,你只有了解了中国的历史和传统,你才能说,啊,我是这里面的人。所以,我一直在引用的一句话就是:“为了证明我们是一群人,为了证明我们是一个民族,为了证明我们是属于一个文明共同体的,那么,我们必须有我们的历史。”否则,你怎么能说明我们是一个民族呢?所以,解决文化认同,或者说,凝聚一种共识,说明我们来自一个传统,这本来是我们研究的目的。

  记者:“凝聚一种共识”,是指向全民的吗?

  葛兆光:难道仅仅是在学院里面吗?如果就在课堂里面,就没法说文化认同了。所以,文史研究这一类学术研究是必须和社会沟通的。显然,学院的学术研究,除了知识训练外,还有一个知识传递的问题,就是怎么让你的研究传达给更多的人知道。现在是一个传媒很发达的时代,你怎么借助这些传媒,包括报纸、广播、电视以及其他的,比如音乐、戏曲这些东西来传达下去。如果你不传递下去,你的知识就变成了纯粹象牙塔里的东西,而大众也是需要知识的。

  记者:深居学府的人,也许正因学究,才创造了学术;让他们走通俗路线,二者不矛盾吗?

  葛兆光:对,那你怎么去传递你的知识,这就是第二个问题,当你的知识要传播的时候,你必须有沟通。第三,对于整个社会的秩序、伦理、道德以及观念,知识精英是有责任的。你必须把你的想法传达出去,才能够影响公众,反过来,你只有从公众的反应里,才能感觉到什么才是他们真正关心的问题,什么是你应该回应的问题。这就是说,学院和公众之间需要架设一道桥梁。我们经常说历史和经典的通俗化、普及化,我赞同,但关键在于,是我们降低我们的水准来将就公众的水平和兴趣呢,还是使公众逐渐提高自己的欣赏和理解能力,来增进自己对历史和经典的了解?这是不同的,一个是我们大家一起沉沦,一个是我们一起提升。

  记者:那么,“学院”的人应该把自己放在什么位置?

  葛兆光:你怎么样才能把学院里好的学术传达给公众呢,这是我们现在特别关心的一个问题。其实,任何精英的思想,它都要通过三个途径来影响公众:其一是通过政府的渠道,把一些观念性的东西通过制度制定下来,带有强制性。时间长了,这个就固定下来了,影响到人了。其二是风俗化,通过一种移风易俗的努力,古代就有儒士、循吏和乡绅在地方上传播儒家的行为规范,也建立“礼”,比如婚葬嫁娶、节日宴饮中,就不知不觉地传递了价值。人们习惯了以后,它就变成风俗了,风俗在不断地暗示人啊,提醒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其三就是常识化,就是让它变成公众习以为常的知识,这个就是知识界的责任了。比如通过一些通俗教材,一些艺术形式,比如说初等的教科书呵。劝人行善的善书呵,听戏曲呵、看电影呵、看电视剧呵这些东西,这些东西也是传达精英的思想的一个途径。关键是,通俗不等于低俗,浅近不等于浅陋,这个东西你要分清楚的,其实有些东西啊,通俗的做得好,比学院里面精深的研究还要难,以前学院里的人太多地放弃了这个责任,越来越象牙塔,这个倾向应该纠正。西方是有很多公众讲座的,有些大学者也去做通俗讲座,而我们现在一些火热的通俗讲座,恰恰是一些缺乏研究或研究得不够深的人在讲。

  记者: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呢?

  葛兆光:其实我们面向公众的学术是远远不够的。估计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是我们公众的知识和修养还不够,这就使很多通俗讲座要俯就,甚至趴下去俯就,这就是让通俗讲座变得低俗了,变得大家都滚一身烂泥,大家都很差,是吧?有些公众受教育不高吧,而传媒又要这批人的收视率,这使得我们必须特别俗、特别低,否则不足以吸引人。其二是做研究的人,对公众水准和兴趣理解不够,认为通俗就是把历史简单化戏剧化。其实,国外的很多公众讲座是很严肃的。很多大著作,比如说泰勒的《革命与革命者——法兰西革命》,还有《欧洲文艺复兴》等等一些著作,其实,就是在广播电台的公众讲座记录结集而成。再比如像美国的史景迁写的书,都是在畅销榜上的,那他的书就烂吗?不烂呵,他写得很好呵。我听说,他在耶鲁大学给低年级的学生讲课,听众爆满,他为什么讲得好呢,难道他的水平就很低吗?你把历史资源、公众兴趣以及公众关心的社会问题联系在一起,其实还是很能打动人的。换句话说,这个东西得有人来做,而且是必须高手来做。但是,遗憾的是,我们有些高手还是把自己束之高阁,悬挂在高高在上的云端,这是不对的。(选自《南方周末》)

1.划线句子“这个就是知识界的责任了”“以前学院里的人太多地放弃了这个责任”两句中,“这个”和“这个责任”指什么?

“这个”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责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访谈,回答下列问题。

(1)葛兆光认为文史研究的目的应该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葛兆光认为知识精英在经典通俗化这个问题上应该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前一些火热的通俗讲座存在着什么问题?其原因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湖南省月考题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http://www.yggk.net/beikao/yuwen/
中考招生信息网    懒人考试网    www.yggk.net             [责任编辑:阳光学习网]
懒人考试网 |   考试专题 |   高考网 |   高考导航 |   懒人学习网 |   雨竹林中考网 |   阳光学习网 |   雨竹林文档网 |   中考招生信息网 |   网站地图

  阳光考试网手机版   一起文库网   懒人考试网

本站非官方,公益免费学习,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网公布为准!备案许可证件号:闽ICP备11025842号-3

Copyright 2023 阳光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