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福建省翔安一中高二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复习试卷(3)

懒人考试网    来源: 福建省翔安一中      2024-03-16         

本站非官方网站,信息完全免费,因信息具有时效性,仅供参考,具体请以官网公布为准!
39、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的标志事件是( )

A.黑船事件 B.大盐平八郎起义 C.“大政奉还”事件 D.“戊辰战争”

40、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发生的新变化主要有①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 ②天皇制 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 ③由半殖民地状态走向了殖民扩张的道路 ④封建等级制被形式上的平等所取代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41、明治维新后,日本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最先侵略的国家或地区是( )

A.台湾 B.朝鲜 C.菲律宾 D.琉球群岛

42、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客观原因是( )

A、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 B、倒幕派推翻了幕府统治

C、新政权进行了有效改革 D、国际环境对日本有利

43、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在形式上是相同的,但在实质上有极大差异。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前者君主权力至高无上,后者君主权力受宪法制约

B.前者是封建政治体制,后者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C.前者天皇凌驾于议会之上,后者议会权力超过国王

D.前者内阁大臣对天皇负责,后者内阁大臣对议会负责

44、日本人的姓氏中,大部分是明治时期新起的,其中和地理有关的田中、山下、河上等姓很多,盐田、鸟饲、猪狩等姓则源于生产劳动。这些姓氏的出现,主要与明治维新的哪条措施有关( )

A.“废藩置县” 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C.殖产兴业 D.“文明开化”

45、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没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是建立了近代天皇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明治政府的领导者与封建制度联系密切B.资产阶级还没有克服封建专制主义

C.倒幕中日本人民没有受到民主思想熏陶 D.1889年的日本宪法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46、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民族危机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康、梁等的宣传活动

47、下列法令中与戊戌变法无关的是 ( )

A.京师设立铁路、矿务总局 B.改革财政,创办国家银行

C.实行铁路国有政策 D.准许民间创办报馆,鼓励私人办学

48、1895年,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其标志是( )

A.强学会的成立 B.《中外纪闻》创办 C.“公车上书” D.保国会成立

49、被称为近代中国“精通西学第一人”的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严复

50、维新变法运动的直接目的是( )zhongkao.xuecan.net

A、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B、发展资本主义

C、救亡图存 D、宣传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学说

51、下列中外改革,使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有:( )

①商鞅变法 ②王安石变法 ③北魏孝文帝改革 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⑤日本明治维新

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

52、下列国家的改革明显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是( )

①英国的“清教徒”运动②穆罕默德·阿里改革③亚历山大二世改革④戊戌变法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3、下列国家通过改革摆脱了殖民危机并走上了独立发展道路的是( )

①俄国②日本③中国④埃及

A.②④ B.① C.①②④ D.②

54、下列改革取得成功的有( )

①梭伦改革②戊戌变法③穆罕歇德·阿里改革④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二、材料解析题

55、(17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卑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让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 ——梭伦

材料二 史学家对阿里纷纷各抒己见,有人认为他是“现代埃及的奠基者”,“当之无愧的现代埃及之父”;也有人认为是“一个十足的暴君”。

材料三 “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官吏的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

请回答:⑴材料一体现了梭伦的什么改革思想?(2分)有哪些政策体现这一思想?(4分)

(2)材料二中对阿里的评说纷纷各抒己见,你是怎样看待的?请说明理由。(4分)

(3)材料三中体现了大久保利通的什么政策?(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治维新采取了哪些奖励措施?(3分)

(4)从梭伦、阿里、大久保利通的身上体现了怎样的精神?(2分)

56、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15分)

材料一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着优势。”

材料二 ……,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为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材料三 男子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露田20亩,不授桑田。死亡者或年满70岁后免课者,露田归还国家。桑田为世业,身死不还官,桑田须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不适合种蚕桑的地方,改授麻田,男子10亩、女子5亩。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也限制买卖。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了历史上的哪三次著名的改革或变法?(3分)

(2)试从材料一、二的改革措施中各举一例,说明他们是怎样限制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的。(4分)

(3)材料二中“坏井田,开阡陌”的主要含义是什么?(1分)在当时起到怎样的作用?(2分)

(4)材料三中介绍的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开始实行的哪种土地制度?(1分)其影响是什么?(2分)

(5)试分析说明材料所反映的重大改革或变法的共同点是什么?(2分)

57、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 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材料二: 自台事后(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既无强邻之逼,揭杆斩木,已可忧危! —— 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三: 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 ——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

材料四: 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 — 摘自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回答:

(1)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康有为主张变法的主要意图是什么(3分)对此应如何评价? (2分)

(2)材料三、四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2分)其依据是什么? (2分)

(3)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发出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感叹,请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 (3分)

历史学习经验  http://www.yggk.net/lishi/
中考招生信息网    懒人考试网    www.yggk.net             [责任编辑:阳光学习网]
懒人考试网 |   考试专题 |   高考网 |   高考导航 |   懒人学习网 |   雨竹林中考网 |   阳光学习网 |   雨竹林文档网 |   中考招生信息网 |   网站地图

  阳光考试网手机版   一起文库网   懒人考试网

本站非官方,公益免费学习,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网公布为准!备案许可证件号:闽ICP备11025842号-3

Copyright 2023 阳光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