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山东济宁一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懒人考试网    来源: 阳光学习门户      2024-03-16         

本站非官方网站,信息完全免费,因信息具有时效性,仅供参考,具体请以官网公布为准!
2013-2014学年度济宁市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题卷三分之一的位置上。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拎包(līn)    档期(dǎng)   春风骀荡(dài)    戛然而止(jiá)
B. 觊觎(jì)     瓜蔓(màn)    悄然无声(qiǎo)   悬崖勒马(lè)
C. 游弋(yì)     龋齿(qǔ)     度长絜大(xié)    情不自禁(jīn)
D. 女红   趿拉(tā)     棠棣之花(lì)     岿然不动(ku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笔画     不粘锅      轻车简从       一年之季在于春
     B.渔具     功夫茶      以德抱怨       是可忍孰不可忍
     C.泄秘     一番话      惹是生非       制之死地而后生
     D.蛰伏     爆发力      牟取暴利       多行不义必自毙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一些学者专家的文章之所以那么僵硬呆板,枯燥无趣,味同嚼蜡,不堪卒读,并不完全是一个文字表述能力问题,而是态度问题。
B.36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从历史角度看,不过是吉光片羽;然而对于许多亲身经历这场社会变革的人们来说,感觉是漫长而深刻的。
C. 在投资过程中,人们专注于低点买进高位抛出的时点研究,对于一些常规却,忽略向基金公司补全或及时更新自己的资料。C. 古时生产力发展水平极为低下,以致古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帝王世纪·击壤歌》),因此,古人通常一日两餐是可信的。
D.《济宁历史文化丛书》主要包括《鲁国历史与文化》《孔府孔庙文物珍藏》(上、下)等,共七卷九册资料丰厚内容翔实。面对群发短信,人们排斥的不是问候,而是怕这来得太“快”的问候打了折,更怕复制的祝福语同质化的了“心灵的温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马与龙的文化缘
庞 进
龙是中国古人对自然界中的诸多动物和天象经过多元融合而创造的一种神物,其实质是先民对自然力的神化和升华。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广义图腾、精神象征、文化标志、信仰载体和情感纽带。在龙的诸多“模特儿”中,就有马的身影。
  从形象上看,马头给龙头以取材参照。甲骨文中的某些龙字,头部窄长,就比较像马的头。汉代王充《论衡·龙虚》篇,言“世俗画龙之像,马首蛇尾”。并由此推断,龙乃“马、蛇之类”。 宋代罗愿《尔雅翼·释龙》称龙“头似驼”——驼头近似于马头。还有龙形似马形的说法。如《太平广记》四二五引《录异记·王宗郎》:“有群龙出水上,行入汉江,大者数丈,小者丈余,如五方之色,有如马、驴之形。”
在古人心目中,马是具有龙性的,龙和马是可以相互变化的。反映在古籍中,如:《周礼·夏官·司马》:“马八尺以上为龙。”《吴承恩诗文集·送我入门来》:“马有三分龙性。”柳宗元《龙马图赞》:“明皇时,灵昌郡得异马于河,其状龙鳞、虺尾……后帝西幸,马至咸阳西入渭水化为龙,泳游去,不知所终。”
  看来,形象上,马是把高扬的头颅、飘逸的身姿等贡献给了龙;内涵上,马是把刚毅、坚强、友好、善良、奔放、洒脱等品质贡献给了龙。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内蒙古赛沁塔拉村,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被意外发现。
  有专家据玉龙“口闭吻长,鼻端前突,上翘起棱,端面截平,有并排鼻孔二”的造型,判断其取材于猪。另有专家则将其推断为“马龙”,或“马型原龙”。一是该龙头不是近似猪头的三角形,而是近似马头的长方形;二是该龙头上无猪耳那样的大耳朵;三是该龙脖后颈与脊梁上有几乎占到全身三分之一的飞掠而起的饰物,这饰物近似马鬃而不是猪鬃。
  但“马龙”说因缺乏考古发现的支持而遭到质疑,因为,原始居民饲养马是比较晚的事情,中国北方新石器遗址中普遍不见家马骨骼出土。红山文化遗址中经常发现牛、羊、猪等家畜的骨骼和鹿、獐等兽骨,但一直未发现家马或野马的骨骼。在青海省都兰县诺木洪塔里他里哈遗址,发现的年代最早先民养马的痕迹,推断在公元前两千二百年左右。
鉴于赤峰地区史前文化遗存发现的野生动物种群最多的是野猪和马鹿的情况,有学者认为赛沁塔拉玉龙的头部主要取材马鹿。马鹿因体形似骏马而得名。《尔雅翼·释兽》:“……荆楚之地,其鹿绝似马,当解角时,望之无辨。”马鹿还像马一样体格强健,性情机警,奔跑迅速。
马与龙的文化缘,也表现在成语“龙马精神”上。辞典把“龙马”解释为“骏马”。说“龙马精神”,就是像骏马一样的精神。“龙马”还可有一解,就是龙和马。“龙马精神”,就是喻指人身体好、体质强、魂魄健——精神得像龙和马一样。
  龙的精神是融合、福生、谐天、奋进的精神,而其中的“奋进”和“福生”,就很适合马。这样,龙马精神就可以理解为龙与马精神的结合,是以强健的姿态奋发进取,造福众生的精神。
                                      (《中国文化报》2014年02月07日,有删改)
6.下列关于马是龙的“模特儿”依据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甲骨文,龙字的头部窄长,和马头的形状相似,说明在最初创造“龙”字时就参考了马的形象特征。
B. 《论衡·龙虚》《尔雅翼·释龙》《录异记·王宗郎》三则材料中的文字都说明马头给龙头以取材参照。
C.《周礼》《吴承恩诗文集》《龙马图赞》中关于龙和马的描述,都表明“马有龙性”“龙马可以相互变化”。
D.由于龙也和马一样具有头颅高扬、身姿飘逸、刚毅坚强、友好善良等特征,所以说创造龙这一神物时模仿了马。
7.关于赛沁塔拉玉龙取材对象的争议,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赛沁塔拉玉龙取材于猪,因红山文化遗址中经常发现牛、羊、猪等家畜的骨骼和鹿、獐等兽骨,而一直未发现家马或野马的骨骼。
B. 玉龙的造型,龙头不是近似于猪头的三角形,而是近似于马头的长方形,专家则将其推断为“马龙”,或“马型原龙”。
C. “马龙”说遭到质疑,原因是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先民养马的痕迹,在公元前两千二百年左右,即距今四千二百年左右。
D. 赛沁塔拉玉龙的头部应是主要取材于马鹿,因赤峰地区史前文化遗存发现的野生动物种群最多的是野猪和马鹿。
8.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人融合自然界的诸多动物和天象创造出的龙,是古代各民族共同的图腾,是先民对自然力的神化和升华。
B. 在对红山文化“玉龙”研究的三种观点中,显然,前两者都是据外形而得出的结论,而后者更重考古发现和史料。
C.辞典上对“龙马精神”有另一解释就是,“龙马”就是龙和马,“龙马精神”就是喻指人的精神得像龙和马一样。
D. “龙马精神”是像骏马一样的精神,是融合、福生、谐天、奋进的精神,是以强健的姿态奋发进取,从而造福众生的精神。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邵道人传
李梦阳
邵道人者,蜀人也。至庆阳,年七十余矣。道人不欲言,凡所颐指色授,故莫究所自来,然见之者率知其异人也。道人馆于钟楼街周家,筑土,被衲,无昼夜露坐。郡中诸子弟少年争来事道人。道人凡所颐指色授之,诸子弟少年无不当道人意者。
道人喜看病,病者家请往,乃令病者张目,又令其嘘。即可活,道人则目诸弟子,而诸弟子则置饭病者前,道人出其袖中铁尺横饭上,诵大悲咒,已,起尺摩病者曰:“瘥矣!”脱不活,道人则趋而出。病者家以死日请,道人则出其指示,日数如其指数。然道人不取钱,每岁自正月始,活一人,取其布尺里衲,里完,弗取也。病者家脱有见饭饭道人,以碗列诸案。无问多少,道人食之,若加饭,更以碗列之,不食也。若见饭是草恶食,道人即喜食之。曰:“更为造美食?”道人则不食。其见饭或杂荤物,道人曰:“第择去荤物。”终不欲人更造也。
道人善饮水,乡野人闻之,争来请,愿观道人饮水,道人微笑颔然之。弟子前置水,道人目弟子,令乡野人自置水,亦以碗列诸案,无问多少,道人饮之。若冬月水冰,则闻道人齿间瀺瀺声,顷之,肩踊面红,汗簌簌下若雨也。
道人与予世父同时,世父患胫疡久不愈。以问道人,道人曰:“此祟也,若往聘于某氏乎?谓其女陋也,将更聘之,女惭而缢死,此其祟也。”世父大惊,伏地顿首曰:“奈何?”道人曰:“今遇我,三日解矣。”三日疡果瘥。
居十余年,忽谓诸弟子曰:“吾将归欤。”诸弟子曰:“先生福庆之人,庆之人无敢慢先生者,何遽言归耶?”道人不应。一日,道人令设几三层,而坐其上。诸弟子始悟其归谓死也,环守之。夜有登几而伺其息者,道人犹挥肱坠焉。夜半,霹雳隐隐起屋脊,若戈士甲马战斗之声。诸弟子震慑伏地,天明起视,则道人死矣。
赞曰:子不语怪。若道人者,何如人哉?二氏①惑世乱政,而道人口悛悛不欲道辞。急人所难,弊而后已。呜呼,是所谓逃于墨者,非耶?
(选自明代李梦阳《空同集》)
【注释】二氏:此指佛教、道教两家。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子弟少年无不当道人意者     当:适合
B.道人微笑颔然之               颔:点头
C.诸弟子始悟其归谓死也         始:起初
D.急人所难,弊而后已           弊:通“毙”,死亡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以碗列诸案                       B. 更为造美食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山东省济宁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 语文
语文学习  http://www.yggk.net/chinese/
中考招生信息网    懒人考试网    www.yggk.net             [责任编辑:yggk]
懒人考试网 |   考试专题 |   高考网 |   高考导航 |   懒人学习网 |   雨竹林中考网 |   阳光学习网 |   雨竹林文档网 |   中考招生信息网 |   网站地图

  阳光考试网手机版   一起文库网   懒人考试网

本站非官方,公益免费学习,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网公布为准!备案许可证件号:闽ICP备11025842号-3

Copyright 2023 阳光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